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活动 > 正文

经济透视/辽宁船舶重工崛起捕捉海洋经济机遇

左图:辽宁在造船及海工领域的科技实力达国际水平。图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生产厂区。右图: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的LNG运输船在海上驰骋。\受访者供图

辽宁被认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中国的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艘国产航母都在这里启航。在全球海洋工业产业形势错综复杂,竞争日趋白热化下,辽宁沿海经济带诸多企业在海上装备制造领域,不断突破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各类享誉全球的“海上巨无霸”,背后都有辽宁工业“隐形冠军”的身影。专家认为,辽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未来要聚焦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攻关核心技术,力争在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智慧海洋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大公报记者 宋伟

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辆内燃机车都在辽宁诞生。从建造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的大连船舶重工,到打破欧美长期垄断、建造世界领先特种船舶的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再到中远海运川崎、渤海船舶重工等龙头企业,辽宁装备制造业在造船及海工领域的科技实力始终处于中国领先水平。船舶制造相关配套企业也不断创下世界之最、全球首个的新纪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资料图】

发展迅速 赶上日韩百年工艺

早在2015年,石岛工业生产的低温摄氏零下50度船用服务吊机装备了全球首艘极地重载破冰甲板运输船AUDAX(奥达克斯)号。奥达克斯号服务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利比里亚半岛的大型天然气项目,石岛工业前后用3个月攻破了各种低温工艺。自此开启了自主科研的加速度,也为石岛工业进入中国自主建造首艘破冰科考船“雪龙2号”项目奠定了基础。

走进大连华锐重工车间,总长23.5米、重量近488吨的大型船用曲轴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大块头”将被安装在由全球著名专利公司温特图尔设计、世界迄今为止缸径和功率最大的双燃料发动机上,为集装箱巨轮驰骋远洋提供强劲动力。经历17年的快速发展,大连华锐研制出的各类大型曲轴,在技术水平、品种型号覆盖面上,已经同发展近百年的日韩两大世界曲轴生产巨头站到了同一“赛场”。

地理优势助发展 筑起完整产业链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辽宁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1.8%和14.9%,增速远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辽宁是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已形成大连湾、旅游开发区、葫芦岛龙港等船舶及海工装备总装基地,同时在大连、沈阳、葫芦岛、鞍山、营口、盘锦等地分布着规模不一的船舶配套企业。”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庆波表示,辽宁的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和船舶配套已经形成产业链条,上下游互动的船舶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辽宁拥有东北唯一的陆海双重通道,地缘优势独特。然而,中高端产品研发、配套产业发展、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前端设计不足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辽宁的“蓝色经济”发展。

专家:善用大学科研 突破关键技术

黄庆波建议,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关键技术标准预研和重点标准的研发,形成可指导产业升级的标准化技术成果。此外,强化船舶与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联盟的作用。“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等机构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力争在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智慧海洋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

此外,辽宁还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辽宁实验室、海工装备国家级平台,优化省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布局,鼓励和支持海洋工程装备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此外,当地亦要进一步提升产业自主配套能力,增强数字化和集成化设计水平,开展配套设备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开发,开展重点产品典型样机研制。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