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活动 > 正文

食堂“一卡通吃”,优质社区服务如何走出属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眼馋网红食堂的社区老年居民难免遇上类似困扰。仅一街之隔,由于其并非食堂所处街道的居民,无法办理储值卡,也难以同步享受相关优惠。口味好、价格实惠,一餐饭只好面临艰难的“二选一”。鱼与熊掌可否兼得?在普陀区,耗时一年多打造的社区食堂“一卡通吃”系统近日亮相。所谓“一卡通吃”,即老人仅凭一张敬老卡,便可实现普陀区内食堂通吃,相关优惠也同步享受。受惠的不只是社区居民。民政部门根据食堂经营状况、销售数据等,动态调整补贴发放额度,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淘出口碑食堂。高质量的食堂运营方就此走出属地街镇,树起自身品牌。群众得实惠、运营机构良性竞争,社区食堂“一卡通吃”的探路,能否推广复制到社区服务领域?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在上海,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30平方米,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硬件载体织密的同时,设施运营却良莠不齐,呈现服务资源分散、内容单一等现象。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上海社会建设专家讲坛获悉,为摸清底数,市民政局拟开发相关“社区云”应用场景,用数字手段管理统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服务种类、运营情况等,为下一阶段规范化、标准化运营奠定基础。

系统先行,打破资源壁垒

在老龄化程度超40%的普陀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越织越密。十年多来,该区陆续建设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02家,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5家,老年助餐点67个,助餐服务网络覆盖全区10个街镇。

一连串数据之外,居民对于“一餐饭”的满意度却总是“差一口气”。其根源就在于供需未能完全匹配。于部分居民而言,已布设的社区食堂步行距离太远,如果选择送餐上门,菜品挑选余地又太少。另一方面,社区食堂本身也面临受众局限、成本难控等问题。作为上海首家全年无休的老年食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章家巷老年食堂以实惠价格、本帮味道斩获长盛不衰的好口碑。然而,即便是它,也要依托政府补贴才能实现微利多销,支撑运营。在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看来,破题的关键在于让社区食堂供给、社区居民需求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经充分调研,统一补贴和服务标准的“一卡通吃”项目目前已在普陀区范围内推广落实。通过统一系统,实现社区助餐的资源破壁、服务破圈。统一的助餐大系统,也为社会餐饮店的入局提供了契机。接入系统后,社会餐饮店也能便捷实现助老餐的专属结算。老人享受助餐补贴也不必局限于社区食堂,社会餐饮店也能实现多渠道获客,拓宽销路。接下来,普陀区民政局还将开发居家点餐程序,为老年助餐外卖提供多样选择。

流程再造,社区服务也有“模板”

当资源破壁、服务破圈后,大量优质社区食堂将在居民口碑中涌现,从而走出属地街镇,走向广阔市场,以规模化效应带来服务质量提升,并逐步迈向规范化、标准化。

覆盖领域更广的社区服务,是否也能沿袭这一路径?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在讲坛现场抛出这一思路。通过数字手段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流程再造,推动场地配置、人员配备、运营方式等制度化建设,打造社区服务运营“模板”。一直以来,不少基层社工“吐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营缺乏指导手册。服务设施的体验度,通常仰赖于基层社工的个人能力。从找资源、找项目到找居民,统统靠社工单打独斗。在服务需求多样化的今天,这一传统模式再难奏效。依托数字化手段,市民政局计划将散落的社区服务资源串联起来。例如,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在活动宣传、线上预约、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智慧化应用。这样一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人气值”将在平台端一览无遗,利于后续合理分配资源。智能系统还能反哺空间运营。以精耕社会治理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上海青创社会服务中心为例,其在徐汇区、虹口区、普陀区等运营多个社区公共空间。根据居民需求热度,其将空间功能划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使用三类,并将中低频使用空间转变为折叠多变共享空间。通过临展区、活动区的功能叠加,议事厅、调解室的错时使用,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在此基础上,青创更试水了“空间换资源、资源换服务”的运营模式,即通过健全空间资源支持体系,引导区域党建联盟单位设置公益低偿项目,丰富服务内涵,用活空间载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