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周星驰和《封神》的遭遇,正在毁掉中国电影的想象力
01、
周星驰又被嘲讽了。
(资料图)
不久前,由周星驰监制,Netflix出品的动画电影《美猴王》,发布了最新预告。
大家看完预告片后,纷纷表达了不满。
有人说,片名叫“美猴王”,可正片中这只猴子实在是太丑;
有人套用六小龄童的话说,“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还有人进行了比较,说《美猴王》里的猴子比《大圣归来》里的猴子差远了。
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周星驰作为监制,审美实在太差了。
这不是周星驰第一次遭遇嘲讽了。
就在11年前,他执导的《西游降魔篇》上映。
片中孙悟空现出妖身后,身材矮小,皮肤干瘪,面目狰狞,几乎与兽类无异。
这确实是影史中从未有过的形象,但网友却并不买账。
有人形容“这猴子有毒桃子吃多了”,有人说“猴子变异了”。
还有人直接搬出了86版《西游记》,怒斥“和六小龄童的美猴王没法比”。
其实如果非要较真的话,我们不妨直接看看原著。
小说《西游记》里,吴承恩对孙悟空是如何描写的呢?
“满面毛,雷公嘴,面容羸瘦,尖嘴缩腮,身躯不满四尺,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
也就是说,《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才更接近原著的描写。
可是大家先入为主,把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当作标杆,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全都被判定为“侮辱孙悟空形象”。
其实孙悟空究竟是“美猴王”还是“丑猴王”并不是问题。
把孙悟空的外形限定成一个标准,才是问题。
还是以周星驰为例,当年他斥巨资拍摄了《大话西游》。
这部影片极具颠覆性,被人认为是“文化垃圾”,上映之后票房也是一片惨淡。
要不是几年后互联网兴起,恐怕这部喜剧就会永远被打入冷宫了。
其实从现在的角度看,吴承恩当年创作《西游记》从没说过孙悟空不能谈恋爱,从没把自己写的东西当做圣旨,不容许别人改编。
反倒是后来所谓的原著党自作主张,把《西游记》二创的路堵死了。
我们的邻居日本也有一大批《西游记》的拥趸,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漫画家鸟山明。
当年他创作《龙珠》时,就参考借鉴了《西游记》,主角的名字都叫孙悟空,都长一根尾巴,都能操控云朵。
但在创作后期,他果断突破了《西游记》的桎梏,创造了赛亚人的概念。
这使得这部漫画从搞笑漫画,升级成热血漫画,迅速风靡全球,至今都有着极大影响力。
漫画后期的孙悟空形象,也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相差甚远。
试想,如果鸟山明创作一半,原著党跳出来指责他画的孙悟空不符合原著,恐怕就没有后来的《龙珠》了。
02、
最近,乌尔善的《封神第一部》上映,在一片叫好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刺耳的评论。
遭受质疑最多的,就是姜子牙。
黄渤饰演的姜子牙扮相滑稽,在影片中也是个搞笑角色。
很多观众表示难以接受。
他们觉得黄渤的扮相更像是土地公公,这么拍是侮辱了姜子牙。
他们心中的姜子牙,应该是90版《封神榜》里蓝天野饰演的姜子牙,仙风道骨,气定神闲。
可实际上,《封神演义》原著中对姜子牙的外形描写只有一句,“子牙此际落凡尘,白首牢骚类野人”。
他被元始天尊谴下山时,十分落魄,像个野人。
而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一直是大龄剩男,直到72岁才娶了68岁的待字闺中的马氏,想必他的外形和仙风道骨,也扯不上关系吧。
这些都证明了,无论是小说还是真实历史里,姜子牙都算不得美男子。
观众说黄渤侮辱了姜子牙,并不是真的在维护姜子牙,只是在维护他们内心的偏见。
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费翔饰演的商纣王,以及中俄混血儿娜然饰演的妲己。
有原著党跳出来,说纣王应该是骄奢淫逸的昏君。
可是费翔饰演的殷寿有勇有谋,城府极深,甚至像一个明君。
按照原著小说的说法,妲己应该是女娲派来祸害殷商的狐狸精。
但是影片中的妲己却成了工具人,没啥特别的存在感。
可实际上,导演乌尔善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了,他拍纣王,就是要拍出纣王从明君到暴君黑化的过程。
他拍妲己,就是讨厌《封神演义》对女性的贬低,这是政治家推卸责任的方式。
好像一个王朝失败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红颜祸水”这四个字,这是不负责任的。
所以他刻意降低了妲己的存在感,只是通过她来揭露殷寿本性。
让人唏嘘的是,乌尔善如此尊重女性,可电影上映后,他也被污名化。
有极端的观众说影片应该改名叫《封神:爹的全宇宙》。
他们说片中平均3分钟一句的“父王”“爹”“父亲”“儿子”,让观众闻到了浓浓的“爹味儿”,乌尔善因此被扣上了“不尊重女性”的帽子。
就这么一条无脑黑的评论,都收获了超2000个点赞。
除了姜子牙的塑造外,还有一些观众对剧情的改编大为不满。
嘲讽《封神》是对《指环王》《权力的游戏》的拙劣模仿。
有人指出,原版小说是神魔小说,是神仙斗法,第一部却在低魔世界打转,维度搞错了。
有人指出,一个人魔共存的世界,结果这些神魔却都围着凡人打转,不合理。
还有人指出,纣王和妲己在原版小说中是爱人的关系,本片中却成了事业合伙人,这种改编也引发了很多剧情上的Bug。
大家七嘴八舌,唯独忽略了《封神第一部》是一部流畅度极高的作品,为了这种行云流水,乌尔善光剧本就打磨了整整4年。
4年里他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商周历史和封神故事进行了解读,他找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文本,包括《尚书》《史记》《战国策》这些历史文本,也包括《武王伐纣平话》《封神演义》这些小说,发现不同文本的差异很大。
乌尔善最终的选择是三个字,“当代性”,即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既然要让当代的观众相信这个故事,那么必须进行三个重大的改编。
第一个改编是对封神榜的设定。
原版小说中封神榜是个死亡名单,人世间要发生一场浩劫,现在观众很难接受这个设定。
改编后的封神榜成为了一面照妖镜,可以判断善恶,唯有天下共主才能调动它,现代的观众很容易理解这个设定了。
第二个改编是对主角的转换。
原版小说是章回体小说,拿姜子牙做主角是合适的。
现在乌尔善要改编成三部曲史诗,主角必须有成长性。
而姜子牙一出场已经是一个智者,不适合当主角,他就选择姬发为主角。
第一部讲述姬发觉醒,第二部讲述姬发面对闻仲讨伐保卫西岐,第三部才是武王伐纣封神。
这是一个史诗电影常用的三段式结构,并非《指环王》独创。
第三个改编是人物情感关系。
原版小说中,姬发一直都在,但存在感很低,直到牧野之战才和主角碰面,但是改编成改剧本后要给他增加情感线。
那一方面就要削弱姜子牙、杨戬、哪吒这些传统主角的戏份,以免造成失焦。
另一方面要削弱纣王和妲己的戏份,以免喧宾夺主。
还要增加姬发和纣王之间的情感戏。
姬发一开始把纣王当成父亲和偶像,后来见证了纣王和亲儿子殷郊关系的破裂,然后开始觉醒,并且成长为一名反叛者。
完成这三个改编后,乌尔善还要将它们化为无形,拍出一个雅俗共赏的易读版本,这就是影片最后呈现的效果。
也就是说乌尔善在创作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归简单的过程。
但很多人却不买账,觉得导演偷懒,直接抄袭好莱坞史诗电影。
乌尔善面对这样无端指责,恐怕也是无奈和唏嘘吧。
03、
今年的暑期档异常热闹,好莱坞大片全都扑街,国产电影一部比一部精彩。
目前来看,整个暑期档很可能同时诞生4到5部票房20亿+的电影。
整个市场恢复了元气,并且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让人倍感欣慰。
但欢欣鼓舞背后也有隐忧,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在遇到了“无脑黑”。
《封神第一部》除了遭遇上文提到的各种指责外,还被批评影片“袒胸露乳”,有一些血腥画面,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观看。
这不仅让人怀疑,《封神》究竟是挡了谁的财路。
同样,口碑大爆的《长安三万里》,在网上被爆料有观众举牌抗议影片不尊重历史。
一部动画电影竟然扣上了这顶帽子,让人无语。
此外,口碑不俗的喜剧《茶啊二中》被指有诱导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情节,在一些地方临时下映。
最夸张的是吴京的《巨齿鲨2》。
这部影片还没开放观影时,已经有“痛京党”跑到吴京老婆谢楠的主页下喊“退票”了。
此外,《消失的她》票房大卖被认为是“吃了男女对立的红利”,《八角笼中》票房大卖被认为“王宝强靠博同情拿到了高票房”……
总之,越来越多的“场外因素”阻碍了我们对于电影的评判,越来越离谱的指责扼杀了中国电影的想象力。
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过去我们抱怨,好莱坞来势汹汹,港圈打压内地演员,内地电影遭遇风吹雨淋发展不起来。
现在好莱坞不行了,港片落寞了,这些乱象还在桎梏着我们,这就是典型的跪久了站不起来了。
孙悟空和姜子牙不应该只有一个模样,《西游记》和《封神榜》不应该永远只讲一个版本的故事。
电影本身更不应该被贴上那些莫须有的标签,成为社会议题的陪酒女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电影应该回归电影本身。
它是造梦的艺术。
这个梦可以是春梦,也可以是噩梦;
它可以动人,可以荒诞,可以经典,也可以烂得像一坨狗屎。
但它首先,甚至自始至终,都应该只是电影。
周星驰也好,乌尔善也罢,《西游记》也好,《封神》也罢,在很多讨论里,他们已经不再被局限在艺术之中。
它们已经不再是电影,成为了某些群体宣泄情绪和表达主张的工具。
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我们要万分警惕。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关键词: